五年四换相,日本正进入“多党化时代” 政局动荡引关注!随着10月4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新任总裁选举投票日的临近,5名候选人正在展开激烈角逐:曾任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的高市早苗和小林鹰之、现任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以及自民党前干事长茂木敏充。在自民党于参众两院处于“双少数”的执政困境下,除了实现党内团结外,新总裁能否与在野党达成合作也成为影响其竞选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社论文章时表达了担忧:“日本进入多党化时代,多个无法单独执政的政党林立杠杆配资公司,看不到政党间达成共识的机制。”此次选举正值日本站在“能否重建民主的重要岔路口上”。
日本《朝日新闻》日前发布了最新的全国民调数据。当被问到“谁最适合成为自民党新总裁”时,高市早苗获得28%的支持率,紧随其后的是小泉进次郎(24%),林芳正、茂木敏充和小林鹰之的支持率与高市和小泉有较大差距。多家日本媒体的报道焦点集中在高市和小泉的“一对一”态势上,把后三位描述为“次要候补”。
此次自民党总裁选举采用“党员参与型”方式投票,民调的“全国公众支持率”与党内票数结构并非完全对应。根据选举规则,295名自民党籍国会议员每人1票,地方议员、普通党员和“党友”(即注册支持者)的投票折合为295票,合计590票,得票过半者当选。若无人过半,则排名前二的候选人进入决选投票,届时国会议员票的权重将大幅增加。
自民党新总裁很可能成为下一任日本首相。自2020年8月安倍晋三宣布辞任首相以来,5年内日本已经3次更换首相,出自自民党的菅义伟、岸田文雄和石破茂分别当选。对于频繁换相,日本民众心态复杂。一方面,许多人对政局动荡感到焦虑和无奈,认为频繁换相导致政策缺乏延续性,生活改善遥遥无期,不少人对政治的不信任感也在加剧,“谁上台都一样”的失望声音频繁出现。另一方面,一些人仍抱着“换人或许能带来新局面”的心态。可以说,此次自民党总裁选举已不再只是党内的权力更替,更是日本社会对于“换相能否带来实质转机”的一次检验。
从党员党友地方票层面来看,由于距上次选举仅隔一年,党员结构变化不大,高市早苗的党员票基础仍具优势,但去年支持石破茂的票可能流向小泉进次郎或林芳正。高市早苗在自民党内担任过要职,但可能需要淡化一些具有“极右色彩”的主张,例如避免明确表态参拜靖国神社、搁置消费税减税等,而此举可能引发保守派失望。小泉进次郎有着“年轻改革者”的形象,但由于缺乏“党三役”经验,可能需要证明其政策稳定性。小林鹰之主打经济政策等议题,但可能需要进一步强化其政策特色。作为“稳健派”代表,林芳正和茂木敏充两位有实绩的资深政治家可能被视作过渡人选。
从议员票层面来看,麻生太郎、菅义伟和岸田文雄3位前首相在此次党总裁选举中扮演关键角色,或成为左右局势的关键人物。麻生太郎主导的“麻生派”拥有43名国会议员,是党内唯一完整存续的派阀,其投票动向影响巨大。菅义伟虽无派阀背景,但支持他的“菅集团”仍然存续。作为去年助石破茂当选的关键人物,菅义伟本次明确支持小泉进次郎,有望将部分“石破派”选票整合至小泉阵营。岸田文雄则通过“旧岸田派”影响选情,预计将全力支持林芳正,尽管林芳正支持率暂居中游,但岸田文雄的背书也许可以吸引寻求稳定的中间派议员,使其成为决选阶段的潜在“黑马”。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自民党在参众两院均已沦为少数执政党,其新总裁未必能直接就任日本首相,必须寻求在野党的支持。日媒普遍认为,在多党化时代,在野党也需要为少数执政党的政权运营承担责任,政策落实离不开各方合作。对新总裁候选人而言,能否与在野党达成合作也成为影响其竞选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望未来,东洋经济在线网站分析称,依据当前的日本政治格局可以推演出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自民党在新总裁选举后仍无法摆脱困境,在野党也无法整合资源,导致国会进一步碎片化,政策推进将面临巨大阻力;另一种可能性较低,但若自民党在新总裁带领下重整旗鼓,团结保守势力,同时立宪民主党和国民民主党达成合作,可能重现历史上类似“自民党VS民主党”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这更便于快速达成政策共识,但需突破当前各党派阀利益的重重壁垒。
尽管最终谁能问鼎相位仍是未知数,但日本新首相上台之后必然会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大米等价格高企,民众工资增长跟不上通胀速度,财政支出不断增多,利率也呈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按照美国要求增加防卫费也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长期课题还包括应对少子化老龄化、确保社会保障与财政可持续性、出台支撑增长的能源战略、加大人才投资、打造与外国人的“共生社会”,以及在国际秩序剧变中重构外交战略。东京大学政治与公共政策学教授牧原出认为杠杆配资公司,下任自民党总裁能否展现稳定国民生活的能力至关重要,绝不能仅以人气论英雄。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